法宜苦寒降逆为主,如大小承气汤之类。而能明白了然,经方、时方,俱无拘执。
众口尝之,众鼻嗅之。攻下药,亦用紧火煎熟,下硝黄再煎,温服。
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,或偶劳心,忽见身大热而不疼,并无所苦,只是人困无神,不渴不食。唇舌或青,或黑,或黄,或白,或芒刺满口,或舌苔燥极,总不思茶水,口必不渴,即渴喜极滚热饮,二便如常,甚者爪甲青黑,气喘促,或兼腹痛。
洪、大、实、数、紧、滑未可遽慨为火、为热、为寒、为痰也。其人定无力无神,两尺必浮空,或极劲,口并不渴,即有渴者,必喜热汤。
古人方效,[1]抱原本作"泡",据文义改。或由心阳亏损,不能镇纳浊阴,水泛于上,而痰证生。
岂出六经之外而别具手眼乎?但食乳之子,外感病多,饮食病少。